
各位朋友,大家好。
在展开今天的评论前,我先要对今天早上中国台湾地区发生的7.2级地震表示非常的关心。
根据目前台湾地区公布的消息,当地已经出现了死伤的情况,但正如马英九在广东参观访问时所说的“希望大家一切平安”,我也祈愿台湾地区的同胞们能一切平安,之后几天我也会密切关注台湾地区的灾情。
既然提到了马英九,我们就不能不谈马英九的参访行程。
据悉,马英九将于今天下午离开广东前往陕西,这意味着马英九具有政治意味的参访行程即将开始。
根据行程安排,抵达陕西后,马英九将参加明天上午举行的黄帝陵祭拜。作为中国红色革命的根源之一,马英九在当地的表态也值得我们关注。
陕西行结束后,马英九会在7日下午抵达北京,并展开一连串正式官方或准官方的参访行程。
01
在谈马英九的参访行程之前,我们先来谈一下另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北京时间4月2日晚,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进行了视频通话,而这也是去年11月15日,两国领导人在美国加利福尼亚举行线下峰会之后,第一次进行线上视频通话。
我之前一直强调,中美加利福尼亚峰会后,过去4个多月中,中美之间虽然没有特别大的危机管控机制,但在各条线索的推进上还是不错的,而这也是昨天两国最高领导人能进行线下视频通话的重要原因。
截至目前,有关这次视频通话的消息,不管是中方还是美方,媒体都没有放出更多的消息,这既显示出保密程度的严密,也说明这次视频谈话确实事发突然。
大家知道,从明天开始,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就要来华访问,所以我估计中美这次视频谈话的内容可能与耶伦访华有关,也就是通过视频通话把耶伦访华的整体基调定下来。
坦率地讲,昨天中美领导人通话中透露出的一些蛛丝马迹非常值得我们关注。
不光中国方面立下了几条红线,美国方面也定下了一些基调。当然,总体的基调还是希望中美两国关系能够顺利向前发展。
拜登也表示,为了继续推进中美关系向前发展,美国不光要派遣耶伦访华,还要派遣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美都表达了要向前发展的愿望,但通话中列出的红线还是显示出中美之间存在非常重要的结构性分歧。
首先,中国领导人列出了两个不会:
第一,中国不会对分裂台湾的行动听之任之;
第二,中国不会对美国最近不断在高科技问题上打压中国的情况坐视不管。
与中国领导人划出的两条红线相对的,拜登也提了两条希望:
第一,美国方面希望台湾海峡能够保持和平发展;
第二,美国一方面希望中美两国能够加强各种往来,希望TikTok能在美国继续发展,但它非常担忧TikTok后面中国公司拥有的股权,所以希望TikTok的股权能够剥离。
坦率地讲,拜登提出的这两条希望,与中方划定的两条红线刚好是对冲的,所以从理论上讲,中美双方各自提出的红线和希望,基本是对冲掉了。
中方说我们不会对美方分裂中国的行动听之任之,美方就说它希望台湾问题能和平解决;中方说我们不会对美方打压中国高科技的行为坐视不管,美方就表示它希望TikTok继续留在美国发展,但要剥离股权。
我们也能从中看出,中美在台湾问题和高科技领域可谓是针尖对麦芒,同时,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大概率也能推理出一些具体政策或者议题的未来走向。
其次,从总体基调上来说,中美这次的通话结果还是不错的,所以美方才会在通话中表示双方要继续推进,并表示未来要派遣布林肯访华。
所以我认为,中美关系从整体上来说依然是斗而不破,只是在斗的过程中,双方依然是唇枪舌剑、针尖对麦芒。
我们知道,截至目前中美之间博弈的框架和游戏规则依然没有定下来。当然,这一结果并不怪中国,并且在制定博弈框架和游戏规则的问题上,我们其实还是要让子弹再飞一会。
有人曾说,过去美苏之间的博弈有游戏规则,并且美苏博弈的最后迎来了关系的缓和。
但我们必须知道,美苏当年其实是经历了多层次、多阶段、多回合的较量才有了游戏规则,并出现关系缓和,甚至美苏在较量的过程中,还出现了距离战争只有临门一脚的情况,但最终归于平淡,又回到谈判桌上。
所以,从我个人角度而言,这个时候还是要让子弹再飞一会,因为人不可能鲁莽到不讲游戏规则,同时人也不可能天真到相信一个单方面制定的游戏规则。
此时此刻,如果中美立马坐下来商议游戏规则,得到的结果基本就是由美国单方面制定出来的,换句话说,就是制定游戏规则的时机还没有到,还要让博弈再进行一会儿。
既然现阶段还要进行博弈,那自然就会出现进两步退一步,或进一步退两步的情况,同时,因为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游戏规则,所以就会出现失控,这时就需要政治家的高瞻远瞩,需要他们既有果断坚毅进行博弈的勇气,又有足够的智慧斗智斗勇。
从客观情况来看,让子弹再飞一会的过程,恰恰是中美之间充满高度风险的时候。当然,目前的高度风险,相较于去年所谓的“气球风波”已经好了一点。
去年的“气球风波”中,美国人不仅没有善意,连智慧都没有,现在美国人算是有一点诚意和善意,有了一点小小的智慧。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当前中美之间没有游戏规则,所以出现破局的可能性很大,并且中美一旦破局想要再回到原点就会相当困难。
此时此刻,我们不光要让子弹飞,甚至还要让炮弹飞。
不过,这个炮弹不能完全炸掉中美关系,而应该只是炸掉某些梦幻,最后使得大家回到谈判桌上时,能既怀着一定的清醒和务实,又带着相当程度的果敢,从而让博弈更有意义。
我觉得2024年4月2日可能注定走进历史,这次的元首通话将成为一个里程碑,甚至在相当程度上,有别于过去几次的元首通话。
所以,我们继续关注后续,同理还有耶伦的访华之旅,她在中国的一举一动,包括中国对她的任何回应,我们都将留意,大家可以高度关注我们的视频。
02
下面,我们来继续讲马英九的话题。
马英九在4月1日抵达深圳,之后一路进行参访。
我们基本能从参访的行程,中国大陆方面对他接待的规格,以及未来的陕西之行等方面观察到一些蛛丝马迹。
而过去两天发生的情况,基本印证了我之前在文章中向大家汇报的那样。
据悉,马英九在4月1日下午去了腾讯、大疆,4月2日上午参观了比亚迪。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大陆国台办主任全程陪同他,而这在去年是绝无仅有的事情。
原因在于,去年马英九的行程更多还是私人的还乡之行,是他首次与中国大陆方面进行
谨慎地探索和磨合,但这次不一样,带有一定的官方色彩和传话色彩。
所以,他后面的陕西之行,尤其是4月7日开始的北京之行,需要给予特别高度的关注。
另外,马英九在4月2日还去了好几个地方,一是孙中山的纪念馆,二是黄埔军校。
由于马英九是孙中山的徒子徒孙,他对“三民主义”滚瓜烂熟,他会因此注意到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在细节上展现孙中山的差异性。
这背后还有一个背景,就是台湾省始终觉得他们才是孙中山正宗的徒子徒孙。对此我们不展开评论。
基于这个背景,马英九会注意到黄埔军校的色调,故意出一些问题考考孙中山纪念馆的解说员,虽然是无伤大雅地半开玩笑,但也能说明马英九对这事的关注。
期间,他提及他在台湾当局的职务,会直接说我在台湾(地区)担任过什么,而在场的国台办主任没有给予阻止,也没有表示不悦。
去年其实也有类似的情况,但没有官方人士在场。
马英九这么做的原因,一种可能是他习惯直呼其称,自己曾经担任过的职务,另一种
可能是“故意使然”,挑战一下中国大陆的底线和诚意。
如果是第二种,这里面就有微妙之处。
另外,4月2日晚上,他在广州白天鹅宾馆,和广东省委书记会面。
这里面有个细节,就是广东省委书记和他讲话时侃侃而谈,全程不看稿,甚至手上没有稿。
显然,广东省委书记非常自信,也体现出对两岸政策很是娴熟,毕竟他过去是中宣部长,长期搞宣传出身,能对政治底线把握得很好。
反观马英九先生这边,准备了几张厚厚的纸,且上面写得密密麻麻,发言时也基本看着稿子。
这里面就有很多很有意思的解读:
第一,马英九有话要说,但怕年龄大记不住,或者过于激动紧张从而遗漏掉重要信息。
第二,显示出马英九的不放心和不自信。
而从今天(4月3日)开始,马英九的参访行程渐入佳境,慢慢进入高潮。
前两日是感受中国大陆的高科技发展,开开眼界,以及追寻两岸共同的根,而之后抵达陕西,祭拜黄帝陵,就是追寻中华文明的根。
虽然陕西作为红色文化的根源之一,但我们并不祈求马英九作为国民党人,会对红色文化有情感。
不过,能体现出两岸能捐弃前嫌,可以不同意对方,但不会排斥对方。
我相信马英九热爱中国大陆文化,但从现在开始到未来,他能不能保留自己中华文明共同的根,同时克服、限制,或者捐弃原来的立场?
说实在的,考虑到两岸之间的关系,而且台湾内部比较复杂,马英九在这一点存疑。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捕抓他在陕西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眼神或一个表情来进行分析,看看他对红色文化会是什么反应。
而这个反应唯独在陕西才能观察,因为等到马英九去了北京,他已经不需要对红色文化有所展现,而是直接又回到双方的准官事或者官事的层面。
所以,这是我预先提出的观察点,当然实际情况会如何,大家持续关注我,我将随时跟大家做出最及时的点评。
